目標
保持投資強度
全年確保完成普通公路投資601億元,力爭完成更多投資。其中,國省干線公路411億元,農村公路160億元,其他專項工程30億元。
加快公路建設
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1500公里、力爭1700公里;新改建農村公路2萬公里、力爭2.2萬公里。
建成渡改橋45座,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,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1000個。
強化公路管養
實施養護工程1500公里,建成養護與應急保通中心20個、養護站75個,新建服務區和停車區20個,完成“廁所革命”任務50個,國省干線路面使用性能指數(PQI)達到82,超限率控制在3%以下。
加快智慧公路建設
建設普通公路路況監測及預警兩大應用體系,啟動治超管理系統試點項目建設,不斷完善行業管理信息化平臺和APP運用終端,推進智慧公路建設取得新突破。
重點工作
扎實推進“項目年”建設,確保三年攻堅首戰首勝
加快干線公路建設
大力實施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提檔升級工程,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普通國省干線公路、災后公路恢復重建、城際快速公路等項目建設,基本完成甘推、涼推、南推等3個專項方案規劃任務。
全面開工建設川九路、疊松路和石大關隧道等災后恢復重建工程,實現G213線映汶路恢復重建工程、清溪口特大橋、官盛特大橋、金堂隧道、小相嶺隧道等重點項目建成通車。
加快農村公路建設
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以交通脫貧攻堅為重點,農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建成5000公里;
三州通鄉油路建成440公里;
旅游路、資源路和產業路建成1000公里;
通村硬化路建成7000公里;
村道窄路加寬改造4000公里;
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成2500公里;
渡改公路橋建成45座;
全面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建設任務。
扎實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,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
全力辦好脫貧攻堅“頭等大事”
甘孜州、涼山州確保剩余53個鄉鎮和138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4月全面開工,年底基本建成,力爭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、村村通硬化路。
大力開展通鄉通村破損路面整治,確保年底全面完成已排查發現的1.2萬公里整治任務,并建立路面整治維修長效機制,確保當年“發現一條、整治一條”。
加快補齊藏區彝區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短板,實施好第三輪甘推和第二輪涼推等扶貧專項工程。
高質量加快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
大力實施通鄉通村硬化工程、通組路硬化工程、路網結構提升工程、橋梁和安保防護工程以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等“五大工程”。
把農村公路管養作為主攻方向,完善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,強力推動落實公共財政保障、部門協同推進、督導考核三項機制。
加強路產路權保護和路域環境治理,更好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。
強化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督導考評工作,完善省對市、市對縣、縣對鄉村的三級督導考評體系。
高水平創建示范縣示范路
推動“交通+特色產業”“交通+旅游”“交通+扶貧”的融合發展,進一步豐富創建內涵,培育打造先進示范典型,確保每個縣都有示范路、示范片。
全力組織開展好第二批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評定工作,高水平創建“特色突出、亮點鮮明”的全國示范縣和省級示范縣。
扎實推進現代養護體系構建,全面提升管養能力水平
加快構建現代養護管理體系
在全省大力推廣運用“公路養護綜合管理信息系統”,以信息化手段高效率高質量維護更新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危橋(隧)數據庫和養護工程臺賬。
全面開展預防性養護
每年按照不低于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里程5%的比例安排預防性養護。
持續提高路況水平
即將修訂出臺的《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工程補助辦法》將提高補助標準,各地要同步加大投入,確保自籌資金及時落實到位。
要強化工程管理,提升實施質量,今后要嚴格實行大中修計劃安排與養護工程質量和使用年限掛鉤。
加快提升養護和服務能力
各地要加快推進養護中心和養護站建設,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,落實建設用地,籌集建設資金,確保2016年前計劃安排項目全面完成,2017年、2018年計劃安排項目加快實施,盡快提升養護管理能力。
確保計劃安排的新建服務區和停車區今年全面完工。
今后,新改建養護中心和養護站要同步配套服務設施,確保建成后能提供開水供應、停車位、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功能,提升服務水平和行業形象。
扎實推動公路品質工程建設,全面提升路網建設質量
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
推進普通公路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,推進普通公路由合格工程向品質工程提升,全面提升普通公路建設質量。
豐富品質工程內涵
內在質量建設,要重點落實工程質量責任、推進質量風險預防管理、加強過程質量控制。
外在品位建設,要按照交通+旅游、綠色公路、城際快速公路建設的要求,建設具有品位的公路項目;要根據發展需要,同步建設服務區、慢行系統等服務設施,打造交通旅游產品;要按照“設計上******限度保護、實施中***小限度破壞和建成后******程度恢復”的要求,加強生態環境修復。
大力推進品質工程建設
基本建成九黃機場至紅原機場、康定至雅江段2個示范項目,開工建設G318線雅江縣城至竹巴龍等10個旅游公路試點項目。
制定出臺農村公路+旅游融合發展指導意見,結合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和示范路創建,建設一批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示范公路。
深入貫徹“綠色、安全、智慧、融合”的建設理念,將川九路恢復重建打造為生態旅游新示范工程。
積極推進城際快速公路項目建設,服務多點多級支撐發展戰略。
扎實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,全面提升行業治理水平
健全行業管理制度
制定出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辦法。
完善普通公路建設設計審批和竣工驗收網上平臺審批運行,并出臺相關管理辦法。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繼續推進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、優化服務,規范行政權力,確保運行公正透明。
規范公路路政執法
全面完成剩余9個新增固定超限檢測站建設,并對全省固定公路超限檢測站點布局進行調整和優化,進一步完善全省治超管控網絡。
規范政府還貸一級公路收費立項審批服務工作,研究制定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》修訂版貫徹實施意見。
加快信息化建設
開發公路建設、養護、路政、收費等現場督導管理APP應用終端,實現遠程視頻圖像采集和監管,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行政成本。
加強安全應急管理
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構建責任體系嚴密、法治措施嚴格、體制機制有效、基礎保障有力和系統治理完善的現代安全治理工作格局。
扎實開展“平安交通”建設,加強應急救援管理,完善預案,組織開展針對性演練。